酒钢开辟能源转型新路径
[商务前线]2025/7/31 15:41:00

    在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的浪潮中,酒钢实施富余煤气综合利用节能降碳项目,将富余煤气转化为“清洁电能”,开辟能源转型新路径。项目于近日完成交工,为企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钢铁冶炼等行业,煤气作为生产副产品,常常无法充分利用。一直以来,酒钢也面临着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富余量较大的问题。这些富余煤气若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此前,酒钢富余煤气主要依靠宏晟电热公司热力站、思安煤气发电、奥福发电、大友金属镁等机动用户消纳,但当这些用户集中检修时,煤气放散率最高可达15%,成为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与此同时,随着“十四五”期间集团公司钢铁产业项目的投建与退出,煤气供需平衡进一步被打破:一是煤气发生量因工艺调整产生波动;二是用户用量随生产线启停呈现周期性变化。
    为降低放散率、高效利用煤气资源,酒钢调整煤气平衡利用思路,以“减少放散、提升效益”为核心,组织实施富余煤气综合利用节能降碳项目。项目通过对现有高炉、焦炉及转炉配套的煤气处理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并将这些富余煤气全部用于发电,所发电力进入酒钢内部汇集站,输往酒钢各用户,让煤气资源实现循环高效利用。
     “该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包括在原有高炉、焦炉及转炉配套的煤气处理设施基础上,建设1台210t/h亚临界煤气锅炉、1套60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以及一系列配套设备设施。”宏晟电热公司热力生产作业区生产运行主任工程师张亚飞介绍说,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燃烧发电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实现了煤气发电效率的大幅提升。
    该项目构建起“发电—供电”的全链条循环体系,推动富余煤气从“被动消纳”向“主动转化”升级。一方面,部分电力自用可节省企业对外部电力的需求,减轻当地供电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利用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实现年外供电量4.24亿千瓦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这场“绿色电能”的蜕变,不仅为传统钢铁企业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提供了“酒钢方案”,更印证了一个深刻命题:在“双碳”目标下,工业企业的绿色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更是通过技术创新赢得未来的“加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