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锚定“绿色+智能”
[商务前线]2025/10/20 8:35:00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0日电 10月19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开幕。本届论坛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通过深度对话与务实合作,共同应对行业挑战,携手全球航运业迈向更加稳健、绿色和智慧的可持续未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加快航运智慧绿色转型,共筑航运业开放合作、健康发展的生态,已成为行业共识。
    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了五大类30项合作成果,包括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以及一批政府部门间合作文件、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成果、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成果、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成果、国际航运合作发展成果等。
    绿色+智能 航运发展“双引擎”
    “绿色”与“智能”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主线,可持续的理念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上海将聚焦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持续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打造航运资源要素集聚高地。聚焦推动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全球航运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与更多国际港口城市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打造航运绿色发展高地。聚焦航运数智转型,打造航运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全面跃升。
    “中远海运不仅聚焦于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制造、使用,也关注绿色燃料全链条布局。”中国船东协会会长、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表示,“2024年新造船订单中,可使用替代燃料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此外,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系列集装箱船,以及中国首制甲醇双燃料动力16000TEU集装箱船均已投入常态化运营。”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累计完成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94艘次,加注量56.3万方,同比增长71.8%;绿色甲醇加注3艘次、加注量7013吨。
    “上海港已实现了LNG和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的常态化服务,加注量位居全球前列。随着绿色甲醇实现批量生产以及中国绿色甲醇产能的持续提升,上海港将有能力为全球船舶提供更加稳定常态化的绿色甲醇加注服务。”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宋晓东表示。
    上海港的智慧港口技术已成功输出至秘鲁钱凯港,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可信赖的“中国方案”。小洋山北作业区自动化码头的开发建设正加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港最大的单体自动化码头。
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上部署了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排放能力的船舶,标志着“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一阶段里程碑目标圆满完成。
    共建“上海港-巴塞罗那港数字绿色滚装航运走廊”“宁波舟山港-HAROPA港口联盟绿色航运走廊”……一条条绿色航运走廊已蓄势待发,将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范例。
    “希望未来加强与上海港、鹿特丹港等国内外港口的创新合作,共同打造更多的绿色航运走廊、绿色航运枢纽和绿色燃料加注中心。”万敏说。
     上海航运交易所副总裁井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运业作为经贸纽带,其国际性和通联性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其航运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当地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而且对全球贸易的顺畅流通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等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港口间和城市间的合作延伸至港口上下游产业及航运服务业的合作,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贸的紧密合作与共同繁荣。
    开放合作 共建新生态的必由之路
    航运、造船、能源、金融,绿色转型与各个环节主体息息相关。面对航运业转型挑战,开放合作成为应对行业难题、共建新生态的必由之路。
    论坛期间,中国船级社与中远海运集团发布“数字船舶白皮书”,首次联合提出“数字船舶”的理念,为船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打牢数字底座。中远海运自保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远海运科技联合推出“全球船舶保险数智平台”,以人工智能为驱动,首创船舶保险全周期智能风险管理模式。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航运业正全面提升航运枢纽智能化水平。宋晓东表示,要推动技术标准开放兼容,针对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绿色燃料加注等领域,建立全球认可的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加速创新成果落地。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联合货主、物流商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万敏也建议,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建全球“韧性化”新服务,呼吁行业共建数据标准与信任机制,打破信息壁垒,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数字化成果。
    2025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重要节点,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婕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期间,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是重要的发力方向。一方面,要在航运保险、航运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打造和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汇聚行业顶尖人才;另一方面,要持续增强航运业自主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突破,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