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政策变化引发的车企补贴“大战”正在上演。
10月26日晚间,奇瑞汽车公布购置税补贴方案,将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全额补贴因购置税政策调整产生的费用差额,确保用户不因跨年开票承担额外购置税支出,单辆车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
根据补贴方案,适用车型为奇瑞旗下部分品牌产品(奇瑞、纵横、星途、捷途、iCAR)所有符合2026年减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的产品(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具体以工信部发布的减税车型目录为准。
随着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收紧,深蓝汽车、小米汽车亦在近日推出类似方案。其中,在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完成锁单的深蓝全系车辆,非客户原因导致该锁定配置的车辆在2026年开票交付,可享受跨年购置税差额补贴;小米方面则表示,“该举措旨在保障车主权益,避免因政策变动造成额外支出”。据测算,小米此次“购置税兜底”将投入超20亿元。
车企“整齐划一”的动作,源于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在此之前的2014年,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主管部门首次提出对纯电动、插电混动(含增程式)及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购置税。此后这一政策多次延续并优化,直至2023年政策确定的内容——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意味着,一辆售价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购买可享受全额免税,明年购买则需缴纳1.5万元购置税,购车成本显著增加。
显然,购置税补贴已经从“加分项”演变为关键的“竞争筹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家品牌宣布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包括极氪、智己、蔚来、理想、智界、尊界、问界等。
面对年底冲量的关键时期,车企更希望借助政策红利窗口带动订单增长。9月,国内车市迎来了史上最密集的“新车上市潮”,超70款新车扎堆上市,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新车型,从经济型到豪华型,从纯电动到燃油车,形成了全品类竞争格局。进入10月,车市上新速度并未减缓,多款新车型为赶上四季度交付,集中在10月初上市。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从“全免”到“减半”)将刺激消费者在年底前集中购车,叠加“银九金十”旺季和年末车企冲量,新能源与出口双轮驱动的格局进一步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升级和“反内卷”带来的市场秩序改善也将支撑消费信心,预计四季度车市仍能实现小幅正增长。
中国汽车流通协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上半月,车市集客情况相比9月上半月上升35.4%,较9月下半月上升12.3%;订单情况相较9月上半月上升13%。
“当前行业仍面临着内需增长缓慢,库存压力仍需谨慎,行业盈利水平持续承压,价格战风险未消,地缘政治冲击产业链稳定等多重挑战,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在“2025汽车工业统计年报工作会议”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建议,持续推进稳增长政策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充分挖掘市场增量潜力,呼吁车购税减征政策按照2026年3%、2027年7%阶梯式退出。
与陈士华的建议相仿,在2025世界新能源车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希望明年开始征收的新能源汽车5%购置税可以平稳过渡,从淡季开始实施。例如,明年1、2月暂缓征收,从3月开始每月增加1%,6月到7月开始增收5%,如此行业的产能、运力、成本可得到更好的控制。